圣墓教堂

耶路撒冷耶稣当年被钉死并被埋葬的地方,今天成了基督教最神圣的圣墓教堂。

圣墓教堂(东正教称之为“复活教堂”)是耶稣基督遇难、安葬和复活的地方,也是基督教最圣神的圣地。据

《圣经》记载,基督教救世主耶稣传教时,遭祭司和贵族所嫉恨,被犹太教当局拘捕,送至罗马总督彼拉多处,后判为钉死在十字架上。

传说耶稣被害前,沿着“苦路”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,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刑场。苦路全长约一公里,是从耶稣背上十字架的地方开始(第一站)通向被押往各各地他接受死刑的路,每一站都标有罗马文盾牌。苦路14站很细致地记录了耶稣死前的步骤,分别是:1.耶稣被判死刑;2.背十字架;3.第一次跌倒;4.途中遇母亲;5.西肋乃人西满帮耶稣背十字架;6.圣妇为耶稣拭面;7.第二次跌倒;8.劝告耶路撒冷的妇女;9.第三次跌倒;10.被人剥去衣服;11.被钉在十字架上;12.死在十字架上;13.尸体从十字架卸下;14.耶稣葬于坟墓。 最后5站都是在圣墓教堂,圣墓大教堂的正门大厅是苦路13站,这里有一块膏油石,叫做“涂油之石”,是一块带深棕色的石板,当时耶稣的尸体被人从十字架上取下,就放在这块石头上。

教堂正厅东角的半圆形台阶上去,有一块突出地面约15米高的巨石,这块巨石就是被称为“骷髅地”的“各各他”石,耶稣当年就是在这块巨石上被钉死在十字架的。当时耶稣的鲜血渗入了石缝,在石上永久地留下了殷红的石纹,据说上面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轮廓,那就是耶稣的影子被印在了这块石头上。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一进门便跪倒在这块石板前,他们不住地抚摸、用嘴亲吻着。久而久之,在人们的不断抚摸和亲吻下,这块石板看上去变得格外光滑。

耶稣死后3天复活,40天后升天。

4世纪初,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至耶路撒冷,下令在耶稣蒙难和埋葬处,建造一座教堂。因大教堂地基一部分为耶稣墓地,故奉圣墓大教堂为圣堂。这一巍峨的建筑分为三部分,包括墓上的复活教堂、宏伟的长方形的受难教堂和岩石上的十字架。因此,从公元4世纪开始,教堂即已成为一处朝圣的重要目的地。建筑本身则由三个教会(拉丁礼罗马天主教会、亚美尼亚使徒教会、希腊正教会),六个宗派(罗马天主教会、希腊正教会、亚美尼亚使徒教会、叙利亚正教会、埃塞俄比亚正教会、科普特正教会)共同管理。教堂内每一颗钉子、蜡烛、石头都登记在案,分归各个教派所有。

在此注册行程